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見



2006年與好久不見的老友相聚,甚是開心!




包包裡的《杜甫》陪著我一段時間了,
利用每天零碎的空檔讀個兩三首詩成了習慣。



今天在等候修車時,打開了《杜甫》。
上次看到〈贈花卿〉,今天是下一首〈不見〉了。



乍看詩題:〈不見〉,頗為訝異。
好白話,好普通的題材,好直接的語氣,
感覺和印象中的杜詩風格有所不同。



就像親近李白的詩才了解詩仙一樣,
多讀杜甫的詩之後才認識詩聖。
杜甫的作品也是多面向的,他可以寫戰亂,
但他也可以抒發個人情感和描述生活瑣事。



這首〈不見〉用質樸的語言,表現了對摯友李白的深情。


        不見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!

        世人皆欲殺,吾意獨憐才。

        敏捷詩千首,飄零酒一杯。

        匡山讀書處,頭白好歸來。



到過大陸幾次後,
對於中國河山的壯闊遼遠曾有很強烈的震撼。
無法想像古人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如何維繫情感?
如何傳遞訊息?又如何連結思念?



寫詩的時候,李杜二人不相見已十五年了。詩的開頭,
杜甫將「不見」置於句首,又將「久」放在句末,
正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情感和思念時間之長。



第二句,詩人流露對李白的懷才不遇,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。
第四句的「憐」字承上「哀」字而來,
「憐才」不僅是指文學才能,
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。



其實,「憐才」也是憐己。
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。



接著杜甫勾勒出一位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形象,
想像李白在「飄零」中以酒相伴,慰其憂愁。
最後,杜甫將深情的懷念化為熱切的呼喚,
希望李白落葉歸根,終老故里。



讀著這首詩,感動的是李杜二人的感情深厚,
詩中很平常的語言卻有巨大的感染力。
我不禁想到:在一千兩百多年前,有兩位詩人,
他們以最真誠的心,迸射出最燦爛的火花,
照耀歷史長空。溫暖我們的正是那最真摯的情感!



闔上《杜甫》,我想念好久不見的朋友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圃於2010.04.22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