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皮書
最近在看《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》,
明天將在縣政府的特教諮詢委員會討論。
首先查了「白皮書」的意思:
(政治)美國、德國、日本、葡萄牙政府的政治公報,
英國的外交文書,因封面用白色,故稱「白皮書」。
(商務印書館,國語辭典)
再仔細看這份初擬的《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》,
它算是縣政府的政治公報吧!
目錄列有:前言、基本理念、教育目標、現況說明、
未來工作規畫、實施策略、工作重點與規畫期程、
經費需求、預期效益。
整個架構不錯,只是內容的邏輯性不足,未有連貫性,
甚至讓我思索的是:
身心障礙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?
核心理念是什麼?
如果在這份白皮書上面看不到該有的
「基本理念」、「教育目標」,
後面的「未來工作規畫」、「實施策略」、
「工作重點與規畫期程」,不僅彼此不能銜接,
甚至將喪失特殊教育的精神。
現代的特殊教育實在已不適合用
「關懷弱勢」、「照顧」這樣的說法了。
在《特殊教育法》第3條,明白地指出:
本法所稱身心障礙,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,
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。
包括:智能障礙、視覺障礙、聽覺障礙、語言障礙、
肢體障礙、身體病弱、嚴重情緒障礙、學習障礙、
多重障礙、自閉症、發展遲緩、其他顯著障礙,共12類。
而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》第1條,更明定:
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,
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之機會,
促進其自立及發展,特制定本法。
因此在保健醫療權益、教育權益、就業權益、支持服務、
經濟安全、保護服務,各方面都設想周到,也都明文規定。
白皮書所擬的「發掘潛能」、「多元發展」、
「關懷弱勢」、「發展特色」,是身心障礙教育的理想嗎?
白皮書僅擬「達成零拒絕教育的教育理想」、
「提供一個零障礙的校園環境」為未來工作規畫,這樣夠嗎?
對於整份白皮書,我認為內容鬆散零亂,
未做統整,未能凸顯精神所在。
希望明天會議上的專家、學者,可以集思廣益,
提出大家的寶貴意見,讓這份《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》
發揮作用,帶領政府走上對的路。
心圃於2009.09.13.開會之前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