抉擇


參與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工作之後,
才知道「自我倡導」或「自我決策」這回事。


協會為智障青年辦理一系列自立支持服務,
帶領他們建立友伴關係,表達自我想法或意見,
藉由定期活動的體驗彼此學習,提升自主性、主動性,
建立信心,並能分享、討論。


帶領的工作人員非常用心設計活動,也能結合在地資源。
活動有室外的,像關山騎腳踏車、利嘉林道健行、四格山攝影;
也有室內的,像聚餐、聽講座、看表演、做陶藝。
參加的智障青年很踴躍。九月初,我們還組隊到香港自助旅行。


在我的觀察裡,這些青年進步了,
他們有較高的覺知能力,有期待有夢想,
建立良好的友伴關係,也學習做計畫,
學習處理自己的事,學習做自己的主人。
我家的唐寶寶就是個例子。
我甚至覺得他比以前聰明多了,他也交到不少好朋友。


現在我試著放手,和他有關的事儘量由他自己做抉擇。
包括:每天的穿著,每餐的食物,
每天的作息,想從事的活動。
他也知道要存錢,以後有需要時才能發揮效用。
每天他會做家事,像是收衣服、摺衣服、倒垃圾、
洗碗、收拾房間,一點都不用操心。



而和全家有關的事,像是:旅遊、用餐、購物,
他都和家人一起討論、規畫,表達意見,我們要他知道:
他是家裡一份子,他的權利是不能睡著的!
當然,他的行為違反常規時,處罰和訓誡是免不了的。
我們也有感性時間,聊聊未來的期待,鼓勵他說出夢想。


由兒子的成長過程,我看到協會的功能,
也呼籲家長和孩子多來參與協會的活動。
我更由自立支持服務體會到:自我決策的教導愈早愈好。
可惜的是,絕大多數的 家長和 老師忽略了。


生活上其實布滿抉擇的機會,就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,
或人際關係和情緒的處理,都需要以自己的需求或判斷來做抉擇。
一般人的想法是:
正常人也許都不見得可以做最適當的抉擇,
何況是智能障礙的孩子?


於是,我們會為孩子準備一切東西,為他決定一切事情。
他也漸漸失去抉擇和決定的能力,日子久了,
他習慣於被安排好的生活,他沒有主見,他被動,
他沒有信心,他缺乏感受的能力,他不會處理自己的事。
這時,父母老了,孩子的年紀大了。


教心智障礙的孩子為自己做抉擇,為自己負責;
對辛苦的父母來說,也是一種抉擇:
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?你要孩子將來過怎樣的生活?


學習適度的放手,學習適時的放下,
父母和孩子才有可能快樂地走未來的路!


        心圃於2009.09.18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