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見上課
大概是潛意識裡太喜歡上課了,
昨夜竟然夢見在教室上課!
以往我會做些考試、遲到的緊張夢,
但這次夢到的是愉快的情境,
醒來後覺得不可思議。
大概是教授的關心和熱忱,
讓我如沐春風,每天期待開學;
也有可能是想念那些可愛的同學妹妹吧!
更有可能是看到教授對我的鼓勵,
給我不錯的成績,讓我產生莫大的信心!
說來慚愧,
在特教知能的專業以及研究報告的深度上,
自覺還不夠紮實,在教授的指導和同學的帶動下,
還有很多的不足。
但回首一個學期下來,
對於「研究」由混沌到略有概念,
覺得自己長進不少。今天到圖書館時,
面對幾大排書架的論文和圖書,竟覺得親切許多,
找起資料也覺得方向較為明確。
這個做夢的經驗,讓我想到弗洛依德。
對於「做夢」,
弗洛依德最早研究的主題是「夢的解析」,
他相信做夢是因為腦有意
抑制不被接受的本能願望,
這些願望來自潛意識;
當睡眠時自我(ego)放鬆對本我(id)的約束,
潛意識便冒出各種願望。
但現代神經學,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
J. Allan Hobson, M. D.哈伯生所著的
《弗洛依德沒做過的13個夢》
(13 Dreams Freud Never Had)的研究,
卻指出弗洛依德的這個理解可能錯了,
夢怪異的本質與抑制的情緒也許毫無瓜葛,
而係腦之生理構造所致。
因為在進入深沉的快速動眼睡眠後,
腦幹的化學機制,啟動皮層數個區域,造成了改變。
這本書根據哈伯生醫師自己做夢醒來後對夢的描述,
和醒時的生活狀況來解釋夢,
清楚顯示:經驗的記憶形成了思想。
很有意思的一本書,讓我也想到自己做夢的經驗。
心圃於2009.02.09.元宵節晚上鞭炮聲中